北斗导航系统的性能-成都金诺信高科技有限公司


网站正在维护中,请稍后访问!

客服电话:15051656417


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

成都金诺信高科技有限公司

咨询热线:18384123230          

北斗导航系统的性能

发布时间:2020-08-17 16:17

  中国的北斗一号系统于1994年开始研制,于2000-2003年间发射了3颗卫星,开始提供基础的服务。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北斗一号主要是用于测试,并没有完整的导航功能。北斗二号于2004年启动建设,到2012年年底,共完成了14颗卫星的发射部署,开始给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。在建设北斗二号系统的同时,中国曾参与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的研制,作为北斗二号的补充,用以提供全球的导航服务。但是由于美国的阻挠,以及欧盟的技术限制,中国于2006年12月退出。2009年中国启动北斗三号的建设,开始搭建全球导航系统。新一代的北斗三号卫星于2015年开始发射,到2017年底完成了19颗卫星的部署,同时借助之前的北斗二号系统,北斗开始提供全球导航服务。2020年6月23日,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。2020年7月31日,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。

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北斗的性能

现代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上都是相同的。系统主要分为卫星系统和接收装置两部分。接收装置就是一小块芯片,大家的手机里都有。卫星系统至少需要24颗卫星围绕着地球,每颗卫星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行,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在任何时间任何位置(地球上),都有至少四颗卫星可以跟接收装置通信。如下图:


   卫星会不间断地发射微波信号,其中带有精确的时间信息。这样接收装置通过比对接收到信号的时间,就可以计算出离卫星的距离。理论上,我们只要知道接收装置离其中三颗卫星的准确距离,以及卫星的位置,就可以计算出其在地球上的位置。从数学上理解,我们的位置信息有(x,y,z)三个未知数,通过三颗卫星的距离测量,可以列出三条独立的方程式。这样可以直接解方程得到位置信息。

    那么为什么还需要第四颗卫星呢?因为我们需要另一颗卫星来校准时间。我们的接收装置的时间不够准确,所以就多了一个未知数,需要多一颗卫星来列出方程式求解校准。普通电子表的精度只能达到每天半秒误差,也就是每秒就有5787纳秒(0.000005787秒)的误差。电磁波以30万千米/秒的光速传播,在测量卫星距离时,若有一纳秒(十亿分之一秒)的时间误差,就会产生30厘米的距离误差。所以导航系统的定位装置必须时时刻刻要更新校准时间。

    实际应用中,卫星信号还受各种系统误差和天气环境影响,这些影响造成的误差,就需要接收更多卫星的信号来校准,所以连接越多的卫星,定位精度就越高。导航装置如果能同时支持所有卫星导航系统,就可以接收最多的卫星信号,提供最高的定位精度

    但是,我们怎么保证卫星上的时间的准确性呢?为了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,卫星之间的时间差也必须要少于1纳秒。GPS卫星大约是每半天校准一次时间,这就需要卫星上有比普通电子表精确几亿倍的计时装置。这就是导航卫星最关键的部件—原子钟。卫星上原子钟的时间精度,基本决定了导航系统的最高定位精度。在2016年《南华早报》的一篇报道中,科学家们也提到目前北斗系统的精度不如GPS系统,主要原因就是原子钟的精度有差距。

    那么北斗系统的精度到底如何?这方面的信息比较混乱,可能是因为接收装置和测试地点不同,结果都不一样。下面大概列几组数据供参考。官方宣称,北斗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,实测2.3米,测速精度0.2米每秒。GPS系统定位精度优于7.8米,实测0.7米,测速精度0.006米每秒。卫星的授时精度数据:北斗-20纳秒,GPS-14纳秒,伽利略-7.6纳秒。以上这些都是公开的民用信号的测试结果。军用信号会多一些特殊频段(相当于多几个卫星的信号用于校准各种误差),通常精度可以提升十倍左右,所以基本上这些导航系统都可以达到厘米级。

    其实,评价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,主要是看卫星上的时钟误差。笔者查了相关学术文献,找到一篇研究导航卫星时间误差的文章。研究者从2014年到2018年间,跟踪测试了一些导航卫星,得到的时间误差分别是:0.05-0.45纳秒(GPS),0.96纳秒(北斗三号)0.1-0.4纳秒(伽利略)。

标签:高精度定位定向导航定位系统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成都金诺信高科技有限公司    蜀ICP备19028925号-2    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
该网站使用竹子建站创建 立即创建